“炁象·埴象——馬路&呂品昌的藝術”中央美院造型藝術2020年度提名展10月17日開幕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年度提名·2020:炁象·埴象——馬路&呂品昌的藝術”雙個展將于10月17日上午10:00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下午14:00面向社會公眾開放。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擔任學術主持,修復研究院院長王穎生、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擔任展覽總監,紅梅擔任策展人。
本屆提名展將展出原造型學院院長、油畫系主任馬路和原造型學院副院長、雕塑系主任呂品昌的作品一百余件?!盀?/span>(qì)象·馬路藝術十年”分為三個版塊展出:“那”系列(2010-2013)、“聽”系列(2014-2016)、“重疊”系列(2017-2020)?!佰?/span>(zhí)象:呂品昌藝術三十年”分為三個版塊展出:原型·復制(復制系列)、規制·自由(金磚系列、歷史景觀系列、觸摸世界系列、太空計劃系列)、博弈·張力(捆綁的形體系列、璧系列、阿福系列、中國寫意系列)。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年度提名展”在藝術界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因其嚴格的遴選標準和參展藝術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使這一年度提名展不但成為中央美術學院內部推介、展示本學院教師作品的一個品牌展覽,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參展藝術家所在領域藝術發展的新趨勢,從而成為中央美術學院整體學術形象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展覽將展至11月1日,之后將巡展至景德鎮陶溪川美術館和深圳美術館。

馬路 玄燁 丙烯、綜合技法 110x210cm 2017年-2020年6月

呂品昌 復制no.1-驥 鑄鋁 430x170x290cm 2017年

馬路 青萍妙亂 丙烯、綜合技法 90x130cm 2017年-2020年6月

呂品昌 金磚no.2 鋼玉瓷 45x45x10cm(9塊) 2016年
前 言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范迪安
中央美術學院的造型學科是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學科,歲經百年,傳統豐厚。幾代藝術名家名師始終堅持與時代同行,與中國社會的滄桑巨變同步,藝術上不斷探索,筆耕不輟,教學上培育人才,傾注心力,為引領和推動中國造型美術的發展及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自2010年開始,學院連續舉辦“造型藝術提名展”,旨在推介在藝術思考、學理研究和語言探索上都達到時代高度并卓成一家的本院教授,通過展示他們的實踐方式與成果,促進當代文化語境下中國造型藝術的發展。學術上的嚴肅性和學理上的嚴謹性是這個展覽的最大特色,體現了中央美院堅守的學術準則。得到本次“提名”的馬路、呂品昌二位教授就是長期堅持學術正道方向,以開闊的文化胸懷融匯中西、入古出新、深研語言、從而實現當代建樹的突出代表。
作為中央美院油畫專業培養的一代油畫家,馬路教授對中國油畫的發展歷程有深度的體認,也深受央美油畫教學的優長特別是前輩畫家的經驗所蒙養,形成了他虛懷若谷、廣收博取的情懷,更因自己優秀的藝術秉賦而一向對油畫的品質有自覺的追求,始終在文化語境不斷變化的情形中保持著清晰的藝術認知和文化意識。他在思想上的敏銳使他的造型意識穿行于現實和超現實之間,早期作品重在表現物象的“狀態”及其精神象征,以“異象”之形營構出種種“意象”之境,后來,他的語言更多從表現性向抽象性發展,通過吸收中國藝術的“寫意”傳統,形成此回展覽的“炁象”意涵?!盀拧闭?,來自自然的內在能量也,甚至有神秘和不可言說之意味,如古人常說“元炁”或“心炁”,指的都是精神的能量促成了可視的形象。馬路的“炁象”實是由“炁”而“象”的結果,聯通了藝術的契機與精神的歸宿、創造的能量與作品的形態,將“象”的意義提升到精神的形象化層面,使哲思和感覺轉變為充滿生命動感的視象,作品充滿“象”的彌漫和氣韻,達到以“象”“臻”“道”的精神升騰。
呂品昌教授多年來走的是一條不斷開闊的藝術大道,從學習研究陶瓷藝術入手,到從事雕塑和公共藝術創作,在不同的材質媒介中穿行,深入研究傳統藝術的現代轉化,更注重思考并實踐中國藝術發展的時代課題,由此形成具有開合張力的藝術觀念,達到得心應手的創作狀態。他潛心投入重大主題創作,作品體現出恢弘的整體氣勢和精微的形象塑造,尤其在西方寫實雕塑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傳統雕塑的造型美學,為中國當代雕塑彰顯中國氣派作出可貴的探索。他的許多大型肖像雕塑作品無論取材古典還是表達現代,都以豐富的生活感受為依托,在人物的塑造和作品的意境上更多表現人文關懷和文人氣質。呂品昌的工作室名為“漢埴匠”,這次展覽又以“埴象”為題,“埴”者,黃土,意味著與陶土緊密的關系,“象”者,便是從陶土中演化出的物形萬象。在他那里,“埴象”是一種“塑化”的過程,從中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這次展出了他以陶瓷媒介為主的大批代表性作品,以題材論,其中既有取自生活的人物情態,也有發自懷想的各種意象;以形態觀,其中既有薄如蟬翼的“紙質”藝術,也有體量巨大的《太空計劃系列》。這些作品將陶瓷的材料屬性充分放大發揮,在手的塑捏、不同工藝的融合和火的催化實驗中突破傳統陶藝的邊界,實現了傳統媒材的現代性轉換。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需要堅持文化自覺并繼續探索藝術上中國話語的建構,在價值判斷和審美判斷上有自己盡可能清醒的認識,才能更為從容地應對新的文化挑戰,實現藝術的轉型。對馬路和呂品昌來說,圖像信息發達的“困境”更加激發了他們提純和精煉藝術語言的信念,將美術創作和反映社會現實、彰顯民族精神緊密聯系在一起,從民族的人文傳統和藝術傳統中走向當代創造。他們藝術中呈現的“象”,是品質上的純粹氣象、學術上的純正氣象、文化上的正大氣象,是當代中國全面發展的蓬勃氣象的視覺反映。這應該成為我們共同的追求。
2020年10月

馬路 非對稱空間 丙烯、綜合材料 100×160cm 2014年

呂品昌 太空計劃 金屬、陶、不銹鋼 展示面積 1000x120cm 2004年-2020年

馬路 略有凸起 丙烯、綜合材料 180×210cm 2014年

呂品昌 捆綁的形體no.3 鋼玉瓷 55x45x45cm 2016年
策展人語
炁象·埴象——馬路&呂品昌的藝術
本次展覽是“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年度提名展”的第10屆,展出原造型學院院長、油畫系主任馬路和原造型學院副院長、雕塑系主任呂品昌兩位老師的作品。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年度提名展”在藝術界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因其嚴格的遴選標準和參展藝術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使這一年度提名展不但成為中央美術學院內部推介、展示本學院教師作品的一個品牌展覽,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參展藝術家所在領域藝術發展的新趨勢,從而成為中央美術學院整體學術形象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炁象:馬路藝術十年
馬路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后首位公費留德深造并第一個將德國新表現主義風格帶入中國的藝術家,他自己的藝術也在新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等藝術形式的探索中一路走到了現在。
本次展覽展出的只是馬路2010-2020年十年間創作的新作。對于這些新作,馬路拒絕將其貼上“抽象”的標簽,因為“我的作品里面有光、空間、質感、形態,這些都是具體的”。馬路也同樣拋棄了“意象”的歸類,因為他的作品并不是完美再現頭腦中的事前構思,而是一種順勢利導發現未知的過程,不到結束,藝術家自己都不知道作品最終的面貌會是怎樣。于是,馬路自己命題“炁象”來指稱自己的藝術。
“炁”是古語,有多重含義,而在原初的語境里更多的是一種哲學概念,可以指構成宇宙萬物的物質性的東西,如道家所說的“先天一炁”,也可以用來指人的主觀精神,如孟子所說的“浩然之炁”。在現代漢語中“炁”大體同于“氣”,但在語意上幾乎沒有了原初哲學概念的含義?!跋蟆笔且环N慣例的說法,如具象、抽象、意象等,指的是一種外部的面貌?!盀畔蟆焙显谝黄?,表明了馬路最近十年藝術探索的核心特征:盡管他用光、明暗、空間、質感這些西方古典藝術的再現技法,但卻再現了一種自然和人工一起創作出來的景觀。因此,在馬路的這些作品里,自然獲得了自己的生命,人為的因素則是獲得了自然的永恒性。這些作品也由此表征了馬路思考人與自然關系的具體探索路徑。
按照時間和自身邏輯發展的順序,我將馬路的這些作品分為“那”系列、“聽”系列和“重疊”系列。
“那”系列是馬路從表現和超現實走向新階段的開始,自此馬路作品的表現對象從對人和社會的思考轉向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探索。
“聽”系列是那系列的延續,這是一個更加追逐內心感受的過程。
“重疊”系列則是更為綜合的生命體驗,是對自然世界和人的綜合性認知之后的視覺性呈現。
按照藝術史的脈絡,藝術的演進很大程度上是價值觀變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變革。相對于龐大的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和中國傳統藝術這兩個體系,馬路的藝術恰恰提供了一種新的價值觀,并且探索了一套成熟的語言技法,緊隨其后的是觀看方式的變化。正是這些因素使得馬路的藝術在藝術史的長河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埴象:呂品昌藝術三十年
呂品昌是將中國傳統陶藝進行現代轉型并取得杰出成就的代表性藝術家。我用“埴象”這一嶄新的概念來指稱呂品昌近三十年來的陶藝探索和所形成的作品面貌。
“埴”是古語,《說文解字》將其解釋為“粘土也。從土,直聲?!币馑季褪恰凹毭艿狞S黏土。形聲字,土為形符,直為聲符”?!跋蟆笔且环N慣例的說法,“埴象”這個概念包含了呂品昌陶藝的三個核心要素:中國的、陶土的、匠心的。
本次展覽展出呂品昌近三十年的代表性作品,分三個板塊:原型·復制、規制·自由、博弈·張力。
“原型·復制”部分展出呂品昌最為晚近的作品,藝術家在這些作品里探討了當今在數字技術支持下的工業復制與原型的關系。在呂品昌看來,手工操作的過程總能激起無限的創作欲望,因此,他將原本的完成品復制轉換到對創作過程的瞬間固化,從而以雕塑的形式為藝術家的主體創造性在大工業復制的背景上建立起一座豐碑。
“規制·自由”部分展出《金磚》《遺跡景觀》《觸摸世界》《太空計劃》四個系列的作品。在這些作品里,藝術家一方面回望歷史,一方面直面當下社會,在由古及今的歷史長河中,考察中國傳統文化中既有強制性的約束又有奔騰不息的生命活力的兩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這樣的辯證因素也可以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綿延幾千年的內在歷史驅動力的一部分。
“博弈·張力”部分包括《捆綁的形體》《璧》《阿?!贰吨袊鴮懸狻匪膫€系列。這個部分著重強調呂品昌幾十年來致力于展開以形式因素的意蘊化和形式意趣的民族化為目標的純化語言的探索。在呂品昌看來,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一旦到極致的時候,一方就必然走向相反的方向,探索這兩種力量的交合或者博弈的視覺呈現方式,對于他來說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藝術課題?!惰b寶者》系列是相對獨立的大型裝置作品,藝術家將自己的形象以復制方式作為視覺主體置于一個既虛幻又現實的場景之中,借以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境遇的思考。
盡管兩位藝術家的藝術形態不同,一個是繪畫,一個是雕塑和裝置,他們卻有著關鍵的共同點,那就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統攝的創作思想。馬路的“天人合一”將繪畫從宣泄主體情緒的窠臼中解放出來,轉而成為個體藝術家的悟道方式;而呂品昌在“反者道之動“的思想統攝下使中國傳統陶藝的現代性走上了與西方現代主義中的陶藝創作截然不同的道路。兩位藝術家在各自領域的探索和所取得的成就不僅僅關乎自身的創作實踐,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一條民族化的中國當代藝術之路。
策展人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
中央美院美術館理論出版部主任
紅 梅

馬路 碧天濁浪 丙烯、綜合技法 110X210cm 2017年

呂品昌 太空計劃No.18 鋼鐵、不銹鋼和廢舊機械零件 270x340x340cm 2008年8月

馬路 息妄 丙烯、綜合技法 110×210cm 2017年

呂品昌 捆綁的形體no.9 黑色大理石、漢白玉 130x45x45cm 2016年

馬路 歡喜 丙烯、綜合技法 100X160cm 2017年-2019年10月

呂品昌 中國寫意no.44-鑒寶者 鑄銅及古陶瓷 展示面積 800x600x200cm 2012年

馬路 化 丙烯、綜合技法 100×140cm 2017年

呂品昌 中國寫意no.48-鑒寶者 青銅及陶瓷現成品 950x60x250cm 7510x120x150cm 2011年

馬路 鐘靈毓秀 丙烯、綜合技法 100×140cm 2017年

呂品昌 阿福no.1 瓷 46x15x32cm 1985年

馬路 殘陽照重云 丙烯、綜合技法 90X120cm 2016年

呂品昌 阿福no.8 陶 140x50x72cm 1993年 中國奧林匹克博物館收藏
展覽資訊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年度提名·2020 馬路&呂品昌
炁象·埴象
學術主持:范迪安
展覽總監:王穎生 張子康
策 展 人 :紅梅
策展助理:徐欣晨 高娜 張倩媛 崔然然
展覽時間:2020.10.10-2020.11.01
展覽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1樓大廳、3A、3B
開幕時間:2020.10.17 上午10:00
開幕地址: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
主辦單位:
中央美術學院
承辦單位: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支持單位:
湖南美術出版社
國科藝數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寧波啟新綠色世界有限公司
巡展機構:
陶溪川美術館
深圳美術館